這次在清華舉辦的世界地球日活動中,最大的重頭戲要算是馬修連恩的演出了。一如以往,馬氏風格又將帶領我們聽見地球的聲音。繼水世紀全台巡迴演出後,馬修再一次選擇了水做主題,要我們沿著這溫柔的輕波,走向自然的風景中。
自有生命以來,水就一直是萬物生長依存的所在。從最簡單的類生命體,到爭妍的百花和千奇百怪蟲魚鳥獸,無一不是就著水生存,無一不是在水的懷抱中延續無盡的生命。河川、湖泊、大洋,大大小小的「水」成了靈魂的居所,而水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各式生物的心上,佔有一方美好的空間。還記得前幾天下雨時會長子堯跟我走在清華人社院的下坡路上,突然跟我說起雨水帶給他的寧靜心情。他說,每每看見雨滴匯集成的小水流汩汩淌著,總會帶給他一種寧靜。我想,這樣子的寧靜,無非就是一種對水的古老依戀,像回到母親的懷抱,吸吮豐沛的奶水。
也就是因此,馬修才會讓水不斷地在他的音樂中出現吧!從飛鼠溪到高屏溪,乃至雨‧花蓮和旅程專輯中闊達的一曲「This River」,甚至馬修還為蘭陽溪譜了一張音樂地圖──也就是他的最新專輯,「水世紀」。古今中外的詩人、音樂家、畫家,許許多多為了這一波水藍色夢想,創作無數美好的作品。依然是母親的角色,細細哼唱一首搖籃曲。
然而,在當下人類的開發裡,水卻不過是一個特大型垃圾桶,所有所有無法被陸上掩埋場消化的,一概被丟進大海之中。我們汙濁了母親的衣裳,也汙濁了我們的心。
以下是一篇新聞:
10瀕死河 5條在亞洲
更新日期:2007/03/21 16:10 記者:編譯陳世欽/綜合日內瓦二十日外電報導
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廿日發表報告指出,未來數十年,汙染、興建水庫、氣候變遷等因素可能毀掉一些世上最重要的河流,造成嚴重的水荒,並使一些淡水物種滅絕。
報告特別提及全球十大瀕臨危機的河流流域,而亞洲就占了五條。這些河流是歐洲的多瑙河、北美的格蘭德河、南美的拉布拉他河、亞洲的長江、湄公河/瀾滄江、薩爾溫江/怒江、恆河、印度河、非洲的尼羅河,以及澳洲的墨瑞—達令河,名列其中的亞洲五大河共哺育八億七千多萬人。
WWF在一項報告中指出,外來物種的入侵和汙染也是各大河流面臨的嚴重威脅,各國政府必須加倍致力於保護河流、湖泊與濕地,因為它們為無數生靈提供飲用水、食物及農業灌溉用水,然而各國政府並未以必要措施遏止淡水系統的過度開發,以致全球一萬種淡水物種當中的十分之一已經滅絕或瀕絕。
WWF的淡水計畫負責人裴托克表示:「淡水危機反映出,無限度的開發已危及大自然滿足人類欲望的能力。世人幾乎每一個人都住在河流流域,也都可以貢獻力量阻止自然環境繼續受到破壞。」
報告指出,中歐的多瑙河流經德國與歐洲東南部後注入黑海,水庫太多而導致濕地及沖積平原五分之四消失,而開鑿水道、疏浚、抽水及河道截彎取直等工程,亦對仰賴多瑙河的動植物構成嚴重威脅。
報告指出,即使細微的氣溫變化也足以大幅改變非洲河流的水位與魚產,全球暖化的趨勢必然衝擊當地的漁業,以第一長河尼羅河為例,預計二○二五年就會魚產枯竭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難到我們非要等到無法挽回,才會懂得去懊悔?難到我們要殺了我們的母親,我們才能學會改變?
「白人要我們砍伐森林,我們怎忍心拔去母親的頭髮?他們要我們翻土開發,我們又怎麼狠得下心撕扯母親的肌膚......?」
──美洲原住民論白人的侵略
難到我們要再一次侵略?再一次犯下謀殺母親的重罪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